宋 悦,舒 晴,贾绍辉,田 峻.干细胞共培养技术及其在椎间盘退变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4,(9):980-985. |
干细胞共培养技术及其在椎间盘退变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中文关键词: |
中文摘要: |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的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实践中常借助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对IDD进行评估与诊断。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IDD的发生率以及与之相关的医疗、社会成本均逐步上升,对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构成,内部无血管组织,营养供应少、组织代谢低使得椎间盘退变的速度快,自我修复难。临床治疗IDD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均是针对临床症状的缓解,难以延缓退化或逆转椎间盘的功能状态。近年来,干细胞生物学技术通过各种方式诱导椎间盘细胞的表型分化,调节椎间盘的内环境,从生物学修复角度,为IDD的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细胞共培养技术是在体外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胞同时或先后、直接或间接培养在同一环境中,可相对真实地模拟细胞在体生长环境,还原其形态结构与功能,从而获得常规生化培养难以比拟的效果。目前椎间盘再生的共培养体系中,细胞主体多为干细胞,其广泛存在于脂肪、骨髓等多种组织中,具有强大的自我复制能力,并能向椎间盘细胞分化。既往研究发现,人类椎间盘具有细胞多样性,其中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纤维环细胞(annulus fibrosus cells,AFCs)以及脊索细胞(notochord cells,NCs)不仅在椎间盘发育和修复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还具有调控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能力,故有望成为共培养体系中理想的组合细胞。干细胞与椎间盘细胞共培养能够克服单种细胞培育与移植的局限性,较大限度还原细胞在体生长所依存的环境,因此该技术在修复椎间盘方面具有很强的潜力[8]。笔者就近年来干细胞共培养技术及其在IDD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Research progress on stem cell co-cultur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
英文关键词: |
英文摘要: |
|
投稿时间:2023-12-19 修订日期:2024-08-14 |
DOI: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174494) |
|
摘要点击次数: 1125 |
全文下载次数: 0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