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名帅,越 雷,孙浩林,李淳德.脊柱畸形矫正融合术后远端交界性后凸的研究和治疗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9,(8):760-764.
脊柱畸形矫正融合术后远端交界性后凸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中文关键词:  
中文摘要:
  随着脊柱畸形发病率的上升和脊柱矫形器械的不断完善,接受脊柱融合术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脊柱融合术是通过固定融合脊柱的相应节段来矫正患者矢状面或冠状面畸形的手术,其适应证广泛、操作简单,可以有效地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虽然脊柱融合术可以去除病变节段的异常活动,但是临床随访发现,随着时间推移,融合的邻近节段会发生退变或失稳。邻近节段退行性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是指发生于融合节段上、下运动节段的退行性改变性疾病。近十年来,ASD已经成为脊柱融合术后重要的并发症之一。远端交界性后凸(distal junctional kyphosis,DJK)是ASD的一种,是指脊柱融合术后内固定远端后凸逐渐增大的现象,文献报道脊柱融合术后DJK的发生率由6.1%~50%不等。目前DJK发生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对DJK发生的危险因素的认识在不断加深。DJK在引起患者脊柱矢状面影像学改变的同时,还可能引发严重的临床症状,因此部分患者需要外科干预。DJK翻修手术的疗效较好,其方法在不断进步,除了传统的后路手术,非后路手术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临床。研究者们也在积极探索方法,从远端融合椎的位置、融合器械的强度等方面预防DJK的发生。笔者通过回顾DJK的研究进展,对DJK的定义、发生率、危险因素、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综述如下。
Progress in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distal junctional kyphosis after correction and fusion of spinal deformities
英文关键词:
英文摘要:
  
投稿时间:2019-03-21  修订日期:2019-05-18
DOI: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
孙名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 100034 北京市 
越 雷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 100034 北京市 
孙浩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 100034 北京市 
李淳德  
摘要点击次数: 2992
全文下载次数: 2559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