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三,尹 飞.融合术仍是目前治疗颈椎退变性疾患的主要选择[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6):487. |
融合术仍是目前治疗颈椎退变性疾患的主要选择 |
中文关键词: |
中文摘要: |
自1995年Smith and Cloward首创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疾患以来,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ACDF)一直被认为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患的“金标准”,直至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 ADR)的出现。ADR术式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有效保留颈椎的运动功能,保留椎间隙高度,并可以预防远期手术相邻节段的退变。而随着假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手术操作不断简化,ADR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凭借着术后可早期活动、治疗周期短等优势,已逐渐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因而对传统的ACDF手术形成了冲击,争论亦随之而来。其实专家们争论的焦点并非是对颈前路手术本身,因彻底减压一直是所有同道的共识,而减压后的预后则是争论的焦点所在———融合是否引发、导致或加速了相邻节段的退变?在这里,我们先不谈颈椎前路减压后行传统的融合术还是行非融合手术的优劣,单就非融合的目的进行分析:各类颈椎ADR固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短期疗效,但随之而来的术后并发症亦不断出现,特别是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HO)、假体移位与脱落塌陷等[1]。而近期国外的相关报道,更对ADR术式能否真正地起到“防止相邻节段退变”的问题提出质疑。有些统计结果表明,ADR手术与ACDF手术后发生相邻节段退变的几率无统计学差异[2、3]。其实笔者早年亦进行过相关研究,利用离体人颈椎标本模拟不同节段ACDF术后的力学及运动学实验结果表明,ACDF术后颈椎相邻节段椎间本身的力学性能没有改变,只不过是ACDF术后在完成同样运动的前提下分配到融合相邻节段的运动范围有所增加。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对ACDF术后的患者进行术后颈椎运动量控制的告知,这或许可以减缓相邻节段的退变进程。另外,所谓的“相邻节段退变”究竟与ACDF手术有多大相关性尚无理论及实验数据支持,因为在人类颈椎发生退变几率最高的是C5/6,其次是C4/5、C6/7,若我们将C3/4或C4/5进行了ACDF手术,若干年后出现了C5/6退变,到底是融合影响了C5/6,还是C5/6的退变是自然进程中发生的,尚不得而知。 |
ACDF remains the main surgical option of 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 |
英文关键词: |
英文摘要: |
|
投稿时间:2012-05-04 |
DOI:10.3969/j.issn.1004-406X.2012.6.487.0 |
基金项目: |
|
摘要点击次数: 4053 |
全文下载次数: 2087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