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向阳,尹庆水,吴增晖,夏虹,刘景发,赵卫东,麦小红.寰枢椎后路四种钉棒固定方法的三维稳定性评价[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6):. |
寰枢椎后路四种钉棒固定方法的三维稳定性评价 |
中文关键词: 寰枢椎 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寰枢椎 固定方法 三维稳定性 稳定性评价 techniques posterior different four 选择 程度 手术技术 情况 解剖结构 患者 临床应用 统计学差异 固定方式 旋转稳定性 运动稳定性 螺钉固定 |
中文摘要: |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四种不同钉棒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人体新鲜颈椎标本,切除齿状突及寰枢间韧带等结构制造寰枢椎失稳模型.对每具标本先后进行5种方式固定:A组(双侧C1椎弓根螺钉+C2,3经关节螺钉)、B组(C1椎弓根螺钉+C2侧块螺钉)、C组(C1椎弓根螺钉+C2椎弓根螺钉)、D组(C1椎弓根螺钉+C2椎板螺钉);与对照组E组(Magerl螺钉.即经C1/2侧块关节螺钉)进行对比,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测量比较其寰枢椎间的屈伸、侧屈、旋转三维稳定性。结果:在前屈稳定性上,四种钉棒固定方法(A、B、C、D组)间无差异(P〉0.05).且均优于单纯Magerl螺钉固定(E组)(P〈0.05)。在后伸稳定性上.D组与E组两种固定方法间无差异(P〉0.05),其抗后伸的稳定性较A、B、C组略差(P〈0.05);A、B、C组三种钉棒固定方法间无差异(P〉0.05)。在侧屈运动稳定性上.D组的稳定性略差,其他四种固定方式间无差异(P〉0.05)。在旋转稳定性上,所有固定方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四种钉棒固定方法都具有可靠的三维稳定性.临床应用时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解剖结构情况和术者对不同手术技术的熟悉程度进行选择。 |
Biomeclaanical evaluation of four different posterior atlantoaxial screw-rod fxation techniques |
英文关键词: |
英文摘要: |
|
|
DOI: |
基金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马向阳 尹庆水 吴增晖 夏虹 刘景发 赵卫东 麦小红 |
[1]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广州市510010 [2]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广州市510515 |
摘要点击次数: 3183 |
全文下载次数: 2098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